|
先行先试 焦作市率先推动电气焊作业全链条专项整治 1 n8 r' c1 c5 ]: j) F0 W! N
电气焊作业历来是事故多发易发的高危环节,为有效破解电气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认知偏差、供需信息不对称、无证上岗频发等难题,焦作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电气焊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建设,建立健全“以码管机、以机管人”管理机制,高标准护航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 S2 E! f: ~0 |# w! C
组织支撑,形成合力。焦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电气焊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建设工作,实地调研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设立专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焊安心”监控云平台建设。市应急管理局抽调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充分动员县(市、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力量,协同作战。针对建设难题,召开研判会“坐诊开方”,分析难点漏点。市安委办、市消安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电气焊作业全链条专项整治的通知》,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健全作业资格管理、企业主体责任、安全培训、协同监管等制度,层层部署发动,把稳工作推进方向。! f% N. L; G! \' ^) X8 O4 i
健全机制,以机管人。应急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使用电焊机行业、单位、规格、类型、数量等基本信息排查,已对全市5025台电焊机、22866名持证焊工登记造册,确保安装底数清晰、有的放矢。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联合推进“加芯赋码”工作,通过加装物联网芯片、赋专属二维码方式接入焦作市“焊安心”监控云平台,实现对电气焊作业的动态管理。持有效证件的电焊作业人员注册使用“焊安心”微信小程序,通过扫码学习“十不焊”并承诺签名,经后台证件信息比对,符合条件即开机使用,无证或证件过期人员无法扫码使用焊机,截至目前,“焊安心”已验证通过电焊作业人员403人。 u9 i, {" q+ M1 @$ s" B" C( u$ z8 M# U
搭建平台,智慧赋能。今年8月,焦作市应急管理局即赴浙江省学习电气焊作业管理先进经验,考察衢州模式、武义模式、台州模式等3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以焦作应科院为技术支撑,建设“焊安心”监控云平台,构建纵向从市级、县区级到乡镇(街道办事处),横向到各安委会、消安委成员单位,涵盖所有涉焊生产经营单位的可视化监管“一张网”,实现了涉焊单位统计分析、作业人员统计分析、电焊机统计、有证无证数据统计、信息分析预警等多项功能。并将该平台作为焦作市双重预防智能监管平台的子模块进行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叠加增效。) J1 ]* o7 e6 @. w* M! l, ^
试点先行,高效“破题”。选定沁阳市先行先试,要求各乡镇(街道)、应急、交通、住建等行业部门至少选取1家生产经营单位作为试点,进行经验探索。已有5家单位22台焊机(其中21台为企业焊机,1台为沿街门店)已接入焦作市“焊安心”监控云平台,实现了电气焊作业的动态掌握、数据归集、高效监管,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推广的工作范本。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全市焊机“加芯赋码”工作,其余焊机正在有序安装中。* x, d* D% V i7 O9 \
强化保障,加速推进。为调动企业和沿街门店的安装积极性,实行企业为主、“以奖代补”、政府兜底沿街门店和流动作业的经费保障模式。探索建立了人员上门改造和固定点改造相结合的工作推进方式,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行业领域焊机芯片安装人员培训,由芯片厂商对安装队伍集中进行指导服务。各安装队伍或到企业上门服务,或由企业将电焊机拉到服务点统一“加芯赋码”,就企业安管人员和一线员工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进行解答,确保建设工作全方位、无死角、高效率,将对企业生产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8 ]. [9 M% m6 Y2 p+ _7 x 宣教培训,提高能力。加强对电气焊作业的正向引导,印发《焦作市生产经营单位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电气焊作业安全规范,进一步规范企业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对登记造册的电气焊工持证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指导注册登记“焊安心”微信小程序,推动信息化监管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和个人。全市共设立电气焊服务点143处,向群众提供电气焊用工需求信息咨询和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公示持证焊工的联系方式、服务区域,确保“无证电气焊工”没有市场。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中心增加理论考场和实操考试设备,优化考试流程,增加考试频次,保证取证人员随约随考。7 `$ B8 u+ X- ]* V6 h9 _
下一步,焦作市将进一步总结试点试运的经验和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保障力度,向全市全面推广,跑出电气焊信息化监管建设“加速度”,坚决“焊牢”电气焊行业安全链条。
. B. {1 o+ W) A0 Z1 t
8 j3 Y$ F. m9 n0 V6 }; o转载自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2 w- A6 k5 U# N2 j G; l( b, P q/ W+ v5 K- [!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