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热搜: HAZOP QRA SIL
查看: 713|回复: 0

[观点笔记] 警惕!液氯工艺中三氯化氮可能引发的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2 16: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小编接触到了液氯工艺的HAZOP分析,也了解到了一种之前不熟悉的、具有极大风险性的物质:三氯化氮。
) C+ o- @! w( H0 o* M# u( X       三氯化氮(nitrogen trichloride),化学式NCl3,外观为黄色油状液体,不可燃,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一氯胺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就会产生少量的三氯化氮。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不燃的、能用于熏蒸水果的化合物,却能产生极大的爆炸风险。/ _0 C& W1 ?) s" g. a* g3 C( \
       三氯化氮分子是三角锥形态,分子中的3个氯原子位于同侧,互相具有很大的排斥性,因此,在外界给予小能量的刺激下(例如光照、震动等),氮、氯之间的键位可能就会断裂,也就是说,三氯化氮会受刺激分解,从而产生巨大的分解热,并发生爆炸事故。, h, ?- C) l  F& G9 k
       在液氯生产中,三氯化氮曾经引起过多起爆炸事故。在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就发生了一起三氯化氮爆炸事故。这次事故造成了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77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厂区内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冷冻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在液氯系统中富集,未及时排出。在采用汽化排氯方式处理液氯储槽中的液氯时,液氯储槽中的三氯化氮发生爆炸,造成氯气大量泄漏,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 A; c0 W7 P: O+ U2 f# W       重庆天原化工三氯化氮爆炸与氯气泄漏事故的发生引起了氯碱企业对三氯化氮的高度重视。小编通过资料搜集,检索到两种比较常见的系统内引入三氯化氮的途径:
4 W4 d4 r" A* Z/ c! ~/ E' P       一、原料中混入了氨、铵盐或有机胺等物质,在电解等pH值小于5的工艺环节下,上述物质与氯、次氯酸或次氯酸盐等物质反应,生成三氯化氮;* L# e- m+ d' I. v8 {8 ~
       二、液氯系统外(如公用工程)的含氨、铵盐、有机胺物质在设备/管线损坏的情况下意外进入到液氯系统内,在电解等pH值小于5的工艺环节下,与氯、次氯酸或次氯酸盐等物质反应,生成三氯化氮。
0 D# H1 X- ]/ I$ J1 m       针对第一种引入途径,避免三氯化氮大量产生和积聚的主要方式是严格控制原料中氨、铵盐或有机胺的含量,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排污(并检测排污物的成分)。
+ ]: W; a; }/ I       针对第二种引入途径,需要定期对设备/管线(尤其是冷凝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及时更换冷冻盐水。当然,定期对设备进行排污(并检测排污物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 k# `7 [( a6 x/ Z       需要注意的是,当检测到系统内三氯化氮严重超标时,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震动、超声波等,并避免阳光、镁光等强光照射,紧急疏散周边人员,减少三氯化氮可能发生的爆炸给周边带来的损失。! E1 p1 x) s. o+ E
- o0 ~, Q  P& A& k# {5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512-81629902

顶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3EHS安全山

GMT+8, 2025-5-1 12:18 , Processed in 0.1187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