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置要求 ( F/ g7 T/ d+ `2 N& T7 m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是保障企业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项之一。2 G: g/ r5 s: u" \
; Z* {; t" y5 h" u5 u$ x 一、设置原则
4 z1 \, Y) J1 I. n- g3 b1 M9 n) K+ ^! v 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生产设施及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或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探测器。/ y, @4 k1 h% t1 ~
✦泄漏气体中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
5 v+ Q/ x4 v+ Q: k: a 举例: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甲类气体或甲醇、乙醇、甲酸乙酯、甲酸乙酯等甲、乙A类可燃液体。# h m) Q" [' B- D: z" Z$ `' p9 n
✦泄漏气体中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在《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说明中,明确了有毒气体的设置范围:( y6 ^/ `/ G P0 d
1.《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共30种介质;5 f, C8 T$ a1 p, ^# V
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30000.18-2013)中急性毒性危害类别为1类及2类的急性有毒气体。
. I; ^# k. V0 C& ? J1 T 3.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中列出的有毒气体; U! i3 W2 M6 R0 b5 K# z
4.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列出的化学有害气体。0 k. X% P0 N# r& y" I: P! \# h
上述四种有毒气体范围是标准说明中明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参考安监总管三〔2011〕95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安监总管三〔2013〕1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按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要求设置毒性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的场合。比如二氧化硫和环氧乙烷,按照GB30000.18-2013判定急性毒性危害类别为3类,不属于1类和2类。但二氧化硫和环氧乙烷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定义的应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在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中均明确应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佩戴防毒面具。
, A5 b) Z& ~! p9 s$ m* u6 e1 n- a. ? ✦既属于可燃气体又属于有毒气体的单组分气体介质,应设有毒气体探测器;
+ y- V( I# G0 m- T( r, c1 @ 举例:苯、硫化氢气体、氨气、一氧化碳、氯乙烯等。
/ M& i* V# k+ n1 @ n- T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多组分混合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和有毒气体浓度有可能同时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7 }$ N9 _5 r* i2 l# W$ t
# g- {$ s2 `0 w0 l& k2 ]9 E n
二、测量范围及报警值设定8 q, k4 q. A' h; P7 ~; r8 k
测量范围:. W8 U7 }8 p m1 I+ [
1.可燃气体的测量范围应为0~100%LEL;
* T, r& I, }+ O5 q1 N 2.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应为0~300%OEL;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IDLH;
- Y- ~: D+ _' k 3.环境氧气的测量范围可为0~25%VOL。7 {0 s" I3 `8 g- v
报警值设定:* C9 W/ @. A% |8 z' Z ?
1.可燃气体一级报警设定值应≤25%LEL,二级报警值应≤50%LEL;4 J/ ?) W& L4 E" \8 x7 Z; R
2.有毒气体一级报警设定值应≤100%OEL,二级报警值应≤200%OEL。当现有探测器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5%IDLH,二级报警值不得超过10%IDLH。9 _0 Q3 t9 m: F
3.环境氧气的过氧报警设定值宜为23.5%VOL,欠氧报警设定值宜为19.5%VOL。
4 k. k/ O, m9 N- j" e) h: i' p3 y
. W0 n+ w# o5 e% p! S; R, q0 [! ^三、探测器安装. K% o3 ]6 @. P; t& I- F1 b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与空气比重的判定原则,以泄漏气体介质的分子量与环境空气的分子量的比值为基准:①当比值≥1.2时,则泄漏的气体重于空气;②当1.0≤比值<1.2时,则泄漏气体略重于空气;③当0.8<比值<1.0时,则泄漏的气体略轻与空气;④等比值≤0.8时,则泄漏的气体轻与空气。
G q" u* S+ T% @2 Z5 d 探测器安装要求:8 ?! O4 b* A" f/ k G# l# Z0 _0 w5 P
1.探测器安装地点与周边工艺管道或设备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0.5m;" q0 _! n2 V; S: P6 W: S
2.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板)0.3m~0.6m;
, V/ B" N9 K2 W! d' |) S( u6 t 3.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上方2.0m内;* H7 G% u& I+ x3 f& {. H
4.检测比空气略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宜安装在释放源下发0.5m~1.0m;8 e; q& ^0 K( M2 A. I2 X) O
5.检测比空气略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m~1.0m;0 P; e2 W; ~/ k: p$ _
6.环境氧含量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地板1.5~2.0m。: X4 |+ W- w/ A$ z" s4 l, q
探测器覆盖范围:& L% C+ R- j; p6 j. y1 W2 K
1.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覆盖范围内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释放源处于封闭式厂房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覆盖范围内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
, V9 a2 N9 ]' g0 ^- K 2.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覆盖范围内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释放源处于封闭式厂房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覆盖范围内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m;9 p2 n3 A, _% c* S) @$ b
3.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式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探测器。
! V% [; z8 X+ `& s! \7 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