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0
|
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2·24”中毒和窒息一般事故 |
一、事故经过 2月23日,康鹏公司根据生产任务,组织五车间T5107系统开车,对来自三车间Q8086生产装置的粗二氯甲烷进行精馏,操作人员以白班(8:00-20:00)和夜班(20:00-8:00)形式轮值。当日,白班班组在钱利民带领下完成开车进料前确认工作后,下午13:00开始投料,采用隔膜泵将5桶批次为201906015的粗二氯甲烷投入VT5107。 14:10,VT5107通蒸汽开始升温;15:10,塔釜温度升至69℃、塔顶温度52℃(>工艺控制指标41℃),全回流(回流量380L/h),蒸汽压力0.001MPa,全回流30min。 15:40,开始物料采出,采出量59L/h,采出接收罐为V5219,此时塔釜温度72.4℃、塔顶温度46.3℃(>工艺控制指标41℃)、回流量440L/h,蒸汽压力0.001MPa。 至20:00交班,塔釜温度升至102.8℃、塔顶温度40.3℃、回流量426L/h、采出量52L/h、蒸汽压力0.02MPa,期间塔釜温度在70.5℃~102.8℃之间、塔顶温度39.2℃~43.9℃之间、回流量在426L/h~449L/h之间、采出量52L/h~66L/h之间,蒸汽压力0.001MPa,采出接收罐V5219。 晚班班组在祝*带领下于20:00接班后,继续进行精馏操作。 22:00,塔釜温度124.3℃、塔顶温度40.9℃、蒸汽压力0.18MPa均接近工艺控制指标,但均在工艺控制指标范围内。为图工作方便、省心,祝超一直使用V5219接收采出,未按公司内部操作程序要求:在塔顶温度达到41℃,安排操作工进行V5219放桶(二氯甲烷镀锌钢桶包装作业),开始收中间体入V5220。 23:00,塔釜温度139.6℃、蒸汽压力0.28MPa,均超过工艺控制指标。对这一异常情况,祝超未予以关注,仅关注塔顶温度。回流管取瞬时样分析二氯甲烷含量为99.85%后,继续精馏采出至V5219。 24:00,祝*取V5219样品送分析室检测,和班组人员吃过点心后,在二楼巡检室内各自休息。 24日2:00,塔釜温度升至158.4℃、塔顶温度40.5℃、回流量233L/h、采出量71L/h、蒸汽压力升至0.531MPa,期间塔釜温度在113.2℃-158.4℃之间、塔顶温度在39.8℃-41℃之间、回流量233L/h-427L/h之间、采出量在52L/h-77L/h之间,蒸汽压力从0.02MPa升至0.53MPa,采出接收罐V5219。 2:25,塔顶温度升至41.65℃、塔釜温度升至161.2℃祝*发现塔顶温度超出工艺控制指标后,即进行停塔处理:到装置现场关闭T5107夹套蒸汽阀(此时塔釜温度161.2℃、塔顶温度54.8℃)、采出阀及与V5219相连的平衡阀。之后,祝*回到二楼巡检室继续休息,对异常情况未向上级报告。 2:46,塔釜温度升至最高161.3℃,塔顶温度升至最高125.1℃。 6:00,祝*到现场查看了V5219内的采出量,未对VT5107粗二氯甲烷精馏情况进行确认,回到二楼巡检室填写交接班记录,并安排了余**、郑**到V5219放桶。之后,祝*到分析室拿取V5219样品检测分析报告单。 6:10,余**、郑**开始V5219放桶、转运准备工作,余红青将DN25包装软管用卡扣连接到V5219底部阀出口DN25固定包装管后,未按《二氯甲烷精馏安全规程》要求将软管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插桶棒连接,直接将包装软管另一端插入桶口内。 6:39,余**开始放桶作业,郑**负责转运,系统内压力0.12MPa。放桶、转运作业前,两人均未按操作程序要求佩戴防毒面罩。 7:00,余**进行第3桶包装,郑**将包装好的第2桶二氯甲烷拉到车间外指定地点。郑**转运完成准备返回包装位置时,发现包装位置白烟晃动式喷散、余**不在现场,随即用手顶着防毒面罩跑过去关掉V5219放料阀,并立即跑离现场,几十秒后白烟消散。郑**再次返回现场,看到余**在车间洗眼处用水冲洗面部,脸色发白,部分面部皮肤灼伤破损,遂将余**受伤情况上报。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5 安全值 才能浏览
|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