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心得思考 一、剪视频 1.最主要是片子逻辑思维(有主线),音乐,美术等都需要系统学习,掌握软件是次要的,转场更次之。 2.一个成品视频做好需要:叙事手法、剪辑手法、选合适的音乐、色调等等。 3.同一种景别的镜头在一个段落不能重复出现。 4.在一个MV中,如果从现实转到之前相似的场景时,要切好几个镜头再切回现实(不会那么突兀)。 5.一个视频中,一段音乐一段话一段音乐一段话(讲话的东西不要一下子全放完,可以先放一段再放点别的画面,最好的片子是整个片子都有穿插讲话的东西,讲几句,音乐,讲几句,音乐),因为声音可以承载情感,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只是花絮。 6.推镜头和拉镜头不能在同一段出现。 7.剪一个片子就专心剪一个片子,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好几个片子在一起剪(容易混乱)。 8.做连贯的短片MV,以内容为主而不是以音乐为主。 9.视频输出:选H.264,帧数率25-40,使用最高渲染。 10.多做多试。 二、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音乐和画面的融合感、匹配度很重要。 1.音乐起,画面再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画面(镜头)无,音乐再无(防止过于突兀)。 2.一个视频一般来说有1-2次燃的高潮,对之音乐则挑有1-2段高潮。 3.音乐抓住重点(重要的音乐点先对上OK,不需要所有的音乐点都对上)再填画面。 4.慢镜头(画面)感受情绪,快镜头画面感受节奏。音乐缓的时候镜头是慢的(慢动作)。音乐高潮要上来的时候,镜头越来越快,快切-时间长度越来越短。当音乐到高潮,画面也要到高潮(热闹的场景:跑的跳的,不可平平)。 比如:视频有1个高潮。在刚开始时音乐缓缓的,画面也缓缓(eg:5″一个慢镜头[升格慢动作,pr调整速度])音乐快起来时,节奏点咚咚咚咚,镜头节奏快起来——快切(镜头秒速更少,eg:1-2″加速),镜头的动作大起来。音乐下来,画面又要开始缓,所有的镜头又慢了。 音乐(人声、和音和鼓点)切镜头:在一段有歌词的音乐中,人声是主旋律(带动情绪、内容)[慢慢说的时候慢切慢镜头,吼起来是快切快镜头];其次是辅助人声的吉他乐器等(旋律、和旋);最后是鼓点(低音、重拍),咚一下切一下镜头。 禁忌:欢快的歌放在缓慢的镜头上,画面不搭。 三、PR剪辑软件 1.几个常用的快捷键:Ctrl+S-保存;Ctrl+M-导出;空格键-播放;C-切割,Ctrl+V-选择素材;M-添加标记;+时间轴拉长,-时间轴缩短;Ctrl+Z-撤销;ctrl+鼠标打点(效率提高了一点点);I-标记入点,O-标记出点,随之shift+I转到入点,shift+O转到出点;Q-切掉一个素材时间线以左的素材,W-切掉一个素材时间线以右的素材;左箭头-转到该素材左侧,右箭头-转到该素材右侧,时间轴界面鼠标往上滑往下滑是往前往后拉等。 2.视频导入后先在源视频中粗剪,剪掉晃得特别厉害或者无用的视频。 3.新建序列,文件夹里必须全是视频,不可包含图片,序列。 4.工作区保存为自己适合的,一般来说项目,效果,效果控件,颜色,源等。 5.一个场景的颜色调节后可以ctrl+c复制当类似场景需要同种颜色时ctrl+v粘贴。 6.配乐不想被波形删除则先点时间轴上的锁,锁住即可。 7.判定视频曝光过度是看视频主体(一般为人,他的脸上有么有很亮发黄,白色衣服有没有过亮)色彩曝光过度问题:色轮(高光,中间调,阴影)比RGB曲线调节更有效。 8.pr双机位视频同步右击音频同步,否则用多机位音视频对齐插件PluralEyes4。 四、音乐 1.以视频素材为中心,分析这段视频适合哪种音乐则挑、放哪种类型的音乐。 2.尽量以纯音乐为首选,其次英文歌、日文歌,再次中文歌。因为音乐放歌词容易把观众带跑偏,特别是中文歌为背景音乐时,代入感太强。 3.可以用固定的音乐软件归类,整理积累同类型的音乐库,为了以后减少搜索时间。 五、其他 APP:场库 网站:新片场 牛软件:达芬奇调色软件 http://lookAE.com大众脸这是专业的(dB)插件网站 六、如何提高 1.积累:没灵感时,多看片子,分析片子,反复看,多看视频多拉片,模仿学习。看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剪,中间怎么连,前面为什么放这个。这可以快速提升。 2.一个视频给身边人看,综合意见修改,反复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