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热搜: HAZOP QRA SIL
查看: 51|回复: 0

[观点笔记] “外行”为何总是影响“内行”的小小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0 17: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行”为何总是影响“内行”的小小思考
& V. ~5 a. Z7 A- a1 G7 I+ l

4 o) N; t( O& p6 s5 [
  最近的事故案例分析我选取了北海LNG的一个管道施工事故,在选择这个案例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分析一下事故里不按安全流程办事的弊端,但是,真正深入了解过后我才知道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个事情如果深究起来,相关的领导其实都有一定的责任,审批的人员本身就对这个工作不上心,而且有明显的证词矛盾地方,说明当日的审批工作一定出现了某些问题,然而,最后的最后却让执行命令的人去“背锅”,这实在是让人感觉无奈。
       整个事情下来,七个无辜的生命枉死,一个仪表工程师背锅。这里面最让我感觉可惜的是里面一个姓梁的工艺工程师,整个事故中,他跑现场,跑票证,沟通中控,沟通施工,跑前跑后,结果最后被烧死了。虽然我知道,工艺工程师就是跑现场的,本身确实工作地位“不高”,很多网上的人也说干工艺苦,但是,他也是北海LNG本身员工里唯一一个真正执行一线工作的人,最后北海LNG也只死了他一个,这实在是让人感到讽刺,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反而没有好的结果,而那些每日不知在忙什么的“领导”“行政管理人员”,尸位素餐,反而连基本的问责惩罚都没有,最严重的惩罚居然只是“约谈”?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然而几分钟后我又平息了,我的“愤怒”又有什么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这样的悲剧。
       按道理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对实际落实的工作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医院里,医院的行政人员应该能够让医护人员可以专心于医疗工作,大学里,行政人员能够为师生服务,给他们的学校和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实际生活中,这些都是颠倒的,因为行政人员因为有管理权,反而给真正做事的人带来很多负担,我的室友跟我不是一个系的,经常跟我吐槽,他们系的教务每天三点就不在学校了,每次要办点事情都麻烦得要死。我大吃一惊,因为行政人员明明是五点下班,一些认真踏实的,比如我们的教务老师,往往会加班到六七点,怎么可以三点就下班?这种还是只是很轻的一种“影响”,另一种较为严重的就是行政体制对学术工作的影响。
       最近有个事情网上很火,浙大的社会学系系主任向校方递交了辞职信。根据网上的资料,事情是这样的,这个赵主任,是芝加哥大学归国的教授,他2016年回到浙大,想要在国内办一个弱行政,强学术的社会学系,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学系。浙大的师生资源自不必说,校方还承诺给钱什么的,但是等赵主任真正回来,才发现钱是没有到账的,他一个主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要天天出去化缘。
       从网上公布的信息来看,赵主任的一些改革方案,确实是较为先进的,浙大社会学系的QS排名持续上升,到了大陆第四,师资力量也加强了,但是,因为赵主任的改革方案里,老师不做项目,不申请课题,最后学科评估只拿了B+。我一看到“不做项目,不申课题”,就对赵主任肃然起敬,知道他确实是个理想主义者,因为国内再好的系也不敢这么玩,项目和课题直接影响了本系能够拿到的教育资金,更是影响自身系的国内排名,真不做项目课题,B+都算是比较好的结果。
       不过浙大的行政领导估计自己并不懂这些,行政班子和教授班子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你的学科评估下降了,那可是要影响自己的乌纱帽的,你的学校有新的学科,排名上升,你的脸上才有光,中国的大学评估还格外重理轻文,要想排名上升,学科不仅要全面,还要重视理工医,我离开我们大学的时候,学校还在紧巴巴筹备医学院,校领导明明知道短时间搞出来的医学院必然水平不佳,教出来的学生必然耽误四年光阴,也要搞下来;因为不搞,学校的排名就上升不了,永远都是“末流”。对于文科,领导的想法就是,你排名能稳住,第二年依然给你拨款,咱们两方都过得去,所以课题项目那是绝对不敢怠慢的。
       根据网上的公开消息:3月19日和21日,系党委书记趁着赵主任外出上海化缘期间,突然发难,接连召开专职会议,批评他原定的方案“站位不够高”,学科评估成绩很难看。她要求年轻老师多申项目,多拿课题,向学术圈传统路子靠齐。同时要剥离副系主任掌管的行政和财权职务。这才有了赵主任递交“辞职信”这件事。
       平心而论,赵主任的做法固然是可敬的理想主义,但是在国内的大环境,改革实在是太过激进了,你可以理想主义,但是你要为其他人考虑,赵主任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很多教授讲师还没有,他们的事业或许会因为与传统圈子不接轨而受到影响,除非他们也是理想主义者,自愿接受不做项目课题带来的事业风险。另一方面,行政班子对学术教学“指手画脚”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那些项目课题,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给年轻讲师们划定的“非升即走”规定,更是让许多刚刚踏入学术圈的年轻人压力山大。这直接造成我们的人文学科研究水平始终相当落后,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哲学,这三个学科之所以天坑,就在于国内的研究水平实在太差了,中文系略好是因为有古文字与古汉语研究领域撑着,这是母语优势,但是光是这个,国外也有很多研究汉藏语系的学者(尤其是在藏语上),在古汉语方面不比国内的水平低多少。
       举一个我自己的切身例子,我们中文系有一本经常推荐的书籍,叫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其实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史观没有多么突出的地方,因为文明史观已经太过陈词滥调,但是,作者亨廷顿原本就不是历史学家,这本书是货真价实拿历史作为政治的掩护,将东方与西方的“文明”设置在一个“冲突”的框架下,虽然他的东方和西方,与德里达等人所谓的“东方西方”有区别,但是,其根源其实依然是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他者)”,就是为了自己的霸权思维做注释的一本书。
       之所以举着个例子,是因为二十一世纪是“混合战争(hybrid war)”的时代,欧美的人文社科,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是与我们不一样,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打赢混合战争,如何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如何逻辑自洽,如何掌握解释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却迟迟拿不出任何能够匹敌西方价值体系的、完整的、被广泛接受的东方价值观,这一点着实堪忧。比如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这个玩意儿,国内自己研究他的人基本都是陈词滥调,真正接受这一套价值观的人有多少?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冷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教授大拿同样地位崇高,但是,中国的研究者,论文每年都是老三样,形成不了成熟的学派体系,更遑论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竞争?你可以说,西方主流价值观天然排挤东方的学者,但是许多教授,自己对西方哲学了解不深,东方哲学根骨也丢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圈地自萌,你自己不努力怎么能怪出身不够好?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我们的学术体制改革,如果要开刀,就必然要刀去现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学术学科评价体系,但如果真的这样做,要动多少人的蛋糕呢?如果不动这个蛋糕,我们的人文社科教育怎么跟得上现在的“混合战争”时代步伐?这是典型的“行政”拖累“实际工作”的例子,同样的,在我们的安全工作中,类似北海LNG的事故层出不穷,领导层不懂安全,不知道怎么管安全,拖累实际安全工作;政府班子大搞检查,外行指导内行,影响实际安全工作,这些情况比比皆是,想要真的实现“过程安全”,或许也需要另一番变革。

9 ~& z+ `8 R7 N% a$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512-81629902

顶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3EHS安全山

GMT+8, 2024-5-19 00:12 , Processed in 0.0982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